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担心和焦虑,既怕自己做不成,又怕别人质疑和否定,最后无休止地内耗,就会彻底地拖垮我们。《初入职场的我们》综艺书目中,“格力接班人”一董明珠看中的22岁的孟羽童表达的反内耗能力让网友们美慕不已的同时也引发了阵阵争论:如何面对“发内耗”?如何“反内耗”?
我们每个人的精力其实都是有限的,与其被精神上的内耗折磨,不如用行动去治愈自己。想得越多,越会透支心力和体力。做得越多,才会扛得住压,克得住难。内耗指⼈在自我控制需要消耗的资源不足所陷⼊的低迷状态,而与之相反的反内耗则多表现为三大特征:果断、理性、钝感力。如此看来,反内耗体型才是我们所需要拥有的。
但是,人本来就是不完美的个体,“过刚易折”,“弦绷久了会断”,我们需要有一点点闲暇在内耗中安置自己的七情六欲与英雄梦想。其次,如果排除掉习惯性的拖延与空想这一点,米考伯先生就完美嵌合反内耗体质,但我们可以看到,效果却不尽人意。所以,绝对反内耗并不可取,要防止的是过度精神内耗。
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我们来说,内耗的确是大多数人在学习生活中会遇到的难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反内耗呢?
⼀、“静”。在发现自己陷入内耗状态时,学会寻找方法冷静下来。“内耗”并不可怕,多少诗人在空想、纠结、自我怀疑或否定中写出了瑰丽的诗篇?李白、李商隐、李清照、柳宗元……了解到这一点后,放下手中的事情,或是在操场上去挥撒汗水、放声歌唱,又或者拿出字站,全心全意临一临喜欢的书法………与其低效率地完成任务陷入恶性循环,不如让自己冷静下来,放空大脑,把烦恼抛到九霄云外,尽量在平静的情绪中让心理资源涨上来,再去满血复活、投入战斗。
所有的困惑也好、质疑也罢,你想得越多就会越痛苦,陷入那个自我设置的怪圈当中,走不出来。倘若你能摒弃杂念,抛开烦忧,少去想、多去做,内心有了安全感,也就活得很坦然。一个人顶级的智慧,就是不生执念,不和自己过不去。
⼆、“定”。坚定地相信自己,坚定地朝目标付出行动。孟羽童22 岁便被定为“格力接班人”,自然与他强大的反内耗能力息息相关:方案被否定,立刻召集组员讨论定下新主题;面对组内分歧,他果断表示“我是负责人,我来搞定”;考核成绩垫底,一转身又恢复了平静……无论面对怎样的处境,她都没有陷入无边无际的内耗,而是相信自己,并坚定地采取行动解决问题。
别去做那些消耗自己的事,要懂得随时随地滋养自己。所谓自律,不是刻板地自我束缚,而是对自我内心世界的观照与善待。你足够想赚钱,你就会提醒自己别睡懒觉,不消耗自己,用努力工作来滋养你的生命。
很多时候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并非来自于外界,而是来自于我们自己的内心。如果能战胜自己,克服自己内心的各种妄想,那我们的生活就会多“晴空万里”。
别过度消耗自己的情绪,人生本来就不易,就别自己添堵了。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别胡思乱想,别钻牛角尖,别让阴霾笼罩内心,学会与自己和解。你自己不苦恼,不折磨自己,那没有人能够伤害到你。别想太多,慢慢来,路要一步步走,饭要一口口吃,好好生活、好好吃饭、好好工作、好好睡觉,别忧愁。人生“逢山开路,遇水填桥”,走着走着路就通了。希望大家都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外面什么天气,那是别人的事,自己心中一定要有太阳。
拒绝过度内耗,“静”下来,“定”下来,拥有强⼤的反自耗能力。理性面对内耗,人要学会活在当下,人这一生什么事情都有可能碰到,我们无力改变过去,也没有能力掌控未来,那些虚幻的东西不必去想,想多了不但没用,反而大量地消耗自身的快乐,使人变得郁郁寡欢、焦虑烦恼。好好把握当下的生活,别生那些没有意义的念头。即便是未雨绸缪,也要懂得适可而止、凡事有度。不必为“精神内耗”恐惧,积极走出内耗,成长路上的我们会更加坚定地大步向前,世界的美好也会奔我们而来。
Tips:每个人都需要一点独立空间。
讨厌父母偷看日记、排斥陌生人坐在旁边、厌烦伴侣乱翻手机……这些都是因为自己的私人空间遭到侵犯,心理产生了一种束缚感。恰到好处的关心,适可而止的喜欢,才能产生美。